什么是热应激?
热应激,是动物对受到超过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高温度刺激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一般情况下,恒温动物存在等热区, 当环境温度位于动物的等热区范围时,动物能够通过自身的体温调节机制来维持自身的正常体温;当环境温度高于动物的等热区上限时,其将遭受热应激。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的等热区,在等热区内畜禽能够表现最佳生产性能。在一般情况下,肉鸡的等热区为10℃-28℃,蛋鸡为13℃-25℃,乳猪为30-35℃,仔猪为20-28℃,育成育肥猪为16-26℃,母猪为16-22℃,公猪为14—25℃,产房内的适宜温度是22-28℃。
高温对畜禽最主要的危害是降低畜禽的采食量、生长速度、生产性能、从而影响了产品质量和饲料转换率,还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畜禽易发生病变造成死亡。有研究表明,猪在最适温度上每升高5~10度,采食量下降200~400克,同时,每增高1℃日增重减少30克,

热应激时的机体散热提高,80%散热模式是蒸发散热。最好使用深层地下水,并且添加电解多维。
应尽可能的降低饲养密度,有利于动物个体散热。
夏季早晚较凉,中午酷热,昼夜温差大,而畜禽一般在喂料后1~2小时产热达到最高峰,因此,应避免畜禽体产热高峰与一日中气温最高的时候重叠。所以在炎热季节,养殖场应改变畜禽的饲喂时间,早上可在6:00 左右进行饲喂;中午饲喂时间应推迟;晚上宜在19:00左右进行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