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皮肤病,有这些信号就要赶紧处理了!
在全国规模化猪场猪群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的大背景下,随着气温的骤升和雨水的洗礼,加之蚊虫的出现,以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为主要特征性病变的猪丹毒感染问题,将会成为猪场最为棘手的问题。猪丹毒感染在一些规模猪场呈季节性散发,夏季较多见。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蓝耳病病毒、II型圆环病毒和霉变的饲料原料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并且常常并发于II型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准确鉴别丹毒、圆环、湿疹将成为养殖场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准确、及时的鉴别不仅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更能通过皮肤病变把诸如圆环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现象提到猪场的重要防控议程
鉴别诊断
下面我将依次从丹毒、圆环、湿疹、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变入手,并结合食欲、体温、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详细鉴别:
猪丹毒:(红色斑块)
疹块中央苍白,四周红色,俗称“打火印”,症状较轻,无病态,体温不高,或者升至41℃但持续时间短,食欲不振,口渴,便秘。
体温升高2~3d后,皮肤出现方形、菱形和圆形疹块,凸出皮表,形状和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初期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蓝紫色,指压不褪色。疹块发出后,体温下降,中央坏死,结痂痊愈,病程1~2周。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皮肤疹块指压褪色,持续时间短,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防治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本病治疗可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首次用量可加倍使用。
圆环病毒病:(病猪皮肤上的紫色斑点)
在病猪耳部、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持续时间长,指压不褪色,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发,病猪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广告位 |